近日,广州一花农因突发高烧就医,最终被诊断为恙虫病,这一案例再次为公众敲响了警钟。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经恙螨幼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尤其在夏秋季节高发,从事户外劳作、农业活动或野外活动的人群需格外警惕。以下是专家针对恙虫病的重要提醒: 一、恙虫病的典型症状,早发现是关键!恙虫病的潜伏期通常为4-20天,发病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需牢记以下典型表现:1. 突发高热:体温迅速升至39℃-40℃,常呈持续性高热,伴有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服用普通退烧药效果不佳。2. 特征性焦痂或溃疡:这是恙虫病最具辨识度的症状。恙螨幼虫多叮咬人体隐蔽、潮湿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腰部、会阴部等),叮咬处会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焦痂,直径约0.5-1厘米,中央凹陷呈黑色,周围稍红肿,无痛痒感,易被忽略。焦痂脱落后会形成浅溃疡。3. 淋巴结肿大:焦痂附近的淋巴结(如腋窝、腹股沟淋巴结)会明显肿大,质地较硬,有压痛,但一般无化脓。4. 皮疹:发病后3-6天,躯干、四肢可能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少数患者面部、手心、脚心也会出现,皮疹持续3-7天后逐渐消退。5.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咳嗽、胸痛、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严重者可累及心肺、肝肾功能,甚至出现休克、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二、恙虫病的传播途径:恙螨是“罪魁祸首”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是恙螨(俗称“沙虱”),其幼虫(直径仅0.2-0.5毫米,肉眼难辨)寄生在老鼠、家兔、鸟类等动物身上,多栖息于草丛、灌木丛、农田、树林等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当人进入这些区域,恙螨幼虫会爬到人体上叮咬吸血,同时将病原体传入人体引发感染。需要注意的是,恙虫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 三、高发人群与季节:这些情况需警惕高发人群:农民、花农、园林工作者、户外徒步者、露营者等长期或频繁接触户外草丛、植被的人群。高发季节:每年5-11月为高发期,尤其6-8月(气温高、湿度大,适宜恙螨繁殖)。高发地区:我国东南沿海(如广东、福建、浙江)、西南地区(如云南、四川)以及农村、山区、丘陵等植被丰富的区域。 四、如何预防恙虫病?做好这几点很重要!预防恙虫病的核心是避免被恙螨叮咬,具体措施如下:1. 减少暴露:尽量避免在草丛、灌木丛、农田、树林等恙螨易出没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如需进入,穿长袖上衣、长裤,袖口、裤脚扎紧(或用胶带密封),戴帽子、手套,减少皮肤暴露。2. 衣物防护:穿浅色衣物(便于发现恙螨),衣物可提前喷洒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驱虫剂,增强防护效果。3. 环境清理:定期清理居住或工作环境周边的杂草、落叶,保持干燥整洁,减少恙螨滋生;同时做好防鼠、灭鼠工作,降低恙螨的宿主数量。4. 及时清洁:从户外返回后,立即更换衣物,用热水清洗;仔细检查身体隐蔽部位(如腋窝、腹股沟等),查看是否有焦痂或异常皮疹;用肥皂水或温水洗澡,减少恙螨残留。 五、患病后怎么办?及时就医是关键!如果出现突发高热、发现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尤其是近期有户外暴露史,一定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活动史(如是否去过草丛、农田等),以便医生快速诊断。恙虫病的治疗并不复杂,氯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对该病有特效,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在1-2周内痊愈;但若延误治疗,病情可能加重,甚至引发严重后果。 总结恙虫病虽可防可治,但因其初期症状易与普通感冒混淆,容易被忽视。广州花农的案例提醒我们:夏秋季节户外活动后,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不明原因焦痂等症状,切勿掉以轻心,及时就医并告知暴露史,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做好个人防护、关注身体异常信号,是远离恙虫病的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