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5.3%!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2015年以来的创新之火,已在中国形成燎原之势。
10月29日,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的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创新指数达到174.2(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3%。
这一指数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四个维度,全面描绘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分领域看,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分别为186.0、162.6、215.8和132.4,分别比上年增长4.9%、5.1%、8.1%和1.9%。
01 创新环境:人才储备与政策激励双轮驱动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正激励着更多企业持续开展创新活动。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受惠企业达13.7万家,比上年增长11.1%。
高素质研发人才储备成为支撑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2024年,中国理工农医类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人数达314.5万人,比上年增加17.2万人,占比达到50.7%。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杰里米·尤尔根斯观察到,中国拥有强大的研究机构和大量技术人才,这助推了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02 创新投入:基础研究经费占比创历史新高
2024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达25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延续两位数以上较快增长势头,占R&D经费比重达到6.88%,创历史最高水平。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地位持续稳固。2024年,企业对全社会R&D经费增长贡献率达到77.1%,成为拉动中国R&D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30.3万家企业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占比为60.6%。这些数据印证了“十四五”期间中国科技投入的持续增加——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
03 创新产出:专利授权与成果转化双丰收
创新产出较快增长、产出成果质量提升,成为此次创新指数一大亮点。2024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数为104.5万件,比上年增长13.5%。
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7.8万件,占境内有效发明专利的42.2%。
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99.4万项,成交总金额6.8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1%和11.2%。
“技术市场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林梅介绍,成交合同平均金额为687.6万元,比上年增加37.7万元,技术成果转化质效持续提高。
04 创新成效:“三新”经济占比稳步提高
随着创新成效稳步提升,发展新动能加速汇聚。2024年,中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4.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7%,占GDP的比重达到18.01%。
与此同时,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73898元/人,比上年提高4.9%,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优化,有效带动生产效率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依托新产品研发成果,新产品销售实现稳步提升。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5.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9%。
05 全球视野: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
中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4年的第11位,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中国人力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
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中,中国以24个集群数量继续位列全球第一,这是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06 产业赋能: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创新“势能”持续向经济“动能”转化。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高技术产业持续发挥引领作用。
科技创新也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今年以来,传统产业积极对接“互联网+”“AI+”“数字+”,加快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1%、7.6%、6.7%。
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彰显高质量发展成色。各地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发展。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6.2%、53.3%、18.2%。
“中国创新指数走势表明,我国创新环境持续改善,创新投入继续增加,创新产出较快增长,创新成效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林梅解读时说道。
从实验室的创新火花到生产线的工艺革新,从科研院所的潜心研究到市场主体的积极应用,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深入人心。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创新创造活力正充分释放,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