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面对有涝有旱的情况,可通过强化监测预报、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加强堤防巡查与水库管理、做好山洪灾害防御以及保障抗旱供水等措施来精准应对,具体如下:强化监测预报预警: 加密水文监测:利用超声波探头无人船等设备,对河流流量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加大新模型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强化洪水演进传导预报。 精准发布预警:构建多阶段递进式预警体系,每日定时发布未来24小时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滚动发布未来2小时临近预警,将山洪风险区域及点位逐日“一省一单”发至地方,确保预警信息直达一线责任人。科学调度水利工程: 水库合理调度:水利部门应调度各大流域的大中型水库,发挥拦蓄洪水作用。对于可能发生较大洪水的区域,主汛期病险水库原则上一律空库运行。同时,依托全国水库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强化水库度汛措施精准化、动态化管理。 发挥灌区作用:大中型灌区要加快补齐灌排设施短板,科学制定灌溉用水计划,全力保障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根据旱情,优化灌溉用水计划,积极推进农业节水,确保能引尽引、应灌尽灌、精准灌溉。加强堤防巡查与水库管理: 压实堤防责任:水利部组织指导各地全力做好堤防安全运行管理,层层压实安全管理责任,落实重要堤防责任人,加强巡查防守和险情处置,强化堤防工程信息运用,实时动态掌握堤防相关参数。 确保水库安全:安排水库除险加固,对遭遇特大洪水等情况的水库,迅速组织专门安全鉴定。加大水库大坝、溢洪道等关键部位和闸门等关键设备的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做好山洪灾害防御: 加强隐患排查:把山沟河道聚居地、溪谷景点等区域作为重点关注区域,摸排风险点,对施工工区、旅游景区等流动人员集中地区,及早制定转移避险方案。 明确转移环节:建立县包乡等五级“包保”责任,明确“谁组织、转移谁、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5个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制定转移路线、安置场所。保障抗旱供水: 精准对接需求:精准对接旱区城乡供水和灌区灌溉用水需求,科学实施流域水工程抗旱统一联合调度,发挥长江流域水库群、淮河流域骨干水库以及引江济淮等引调水工程作用。 保障饮水安全:指导相关省区滚动摸排因旱饮水困难情况,根据饮水困难人口分布等,科学制定供水保障方案,分类精准施策,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