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无法击垮中国出口,主要是因为中国采取了市场多元化战略、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以及具备产业升级的能力等,具体如下:市场多元化对冲风险:中国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对东盟、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出口增速持续增强,有效对冲了对美出口的下滑。2025年1-8月,以美元计价,中国对非洲、东盟和拉美的出口增速分别为24.7%、14.6%、5.8%,而对美出口下降15.5%。中国已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贸易伙伴,多元化市场格局正在形成。产业链完整且具优势: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构成的完整产业链,这是中国经济的底气所在。完整的产业链使得中国制造业在成本、效率和配套能力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即便面临关税压力,也能通过内部调整和优化来维持生产和出口。例如,苹果公司虽然想分散供应链,但富士康、立讯精密的生产线仍在中国,且为了在印度组装iPhone17,还是要从中国进口大量配件。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中国制造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2025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7.8万亿,增9.5%,占出口六成,高科技装备增超20%,新能源“三件套”——电动车、锂电池、光伏,增12.7%。产业升级使得中国出口产品在面对关税挑战时,有更强的抗压能力和利润空间。企业适应能力增强:中国企业在关税战中不断成长,通过成本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加速出海转移等方式,逐渐适应了关税压力。承受不了关税的行业部分转移到了墨西哥、东南亚等地,留下来的企业都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而大中型企业则发挥生产优势,投资到更多的海外国家,推进多国多市场布局,分散风险。成本优势依然存在:中国产品具有“物美价廉”的竞争优势,电力成本、产业集聚和工程师红利等因素赋予了中国制造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研发等方面的优势。即使加征高额关税,相比从其他国家进口,中国商品在价格和质量方面仍具优势,美国零售巨头如沃尔玛等仍高度依赖中国供应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