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明星基金经理光环逐渐褪去,公募基金开始积极探索主动投资的第二曲线。以下是相关情况的具体介绍: 明星基金经理光环褪去的原因业绩表现不佳:在2021年成立的13只百亿主动权益基金中,7只产品的基金净值曾一度腰斩,回撤幅度超过50%,且截至2025年,有11只基金仍未回本。明星产品的业绩大幅回撤,让投资者对明星基金经理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行业监管要求:监管层多次强调行业要回归本源,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相关意见,明确要求公募基金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建设。被动投资冲击: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化投资浪潮汹涌而至,凭借其低费率、高透明度和分散化的优势,侵蚀着主动权益基金的领地,也挑战着主动基金经理的地位。 公募探索主动投资第二曲线的措施构建平台化投研体系:多家基金公司意识到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才是主动投资的第二增长曲线。例如,中欧基金将工业化理念融入投研体系,通过专业化、标准化、数智化变革提升效率;天弘基金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了TIRD平台,希望解决高度依赖个人能力等行业痛点;永赢基金也注重平台化运作,通过设置多元化、长效激励方案,吸引并留住核心人才。发展多资产配置业务:中欧基金的多资产团队围绕多元资产配置解决方案,打造“MARS工厂”,力争实现可预期、可复制、可解释的投资业绩。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从风险预算出发,把投研流程拆成四个环节,力求实现“高良品率”。探索国际化业务:有观点认为,公募加速“出海”有望带来第二增长曲线。随着全球资产配置需求的增加,公募基金可以通过投资海外市场,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选择,同时也拓展了自身的业务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