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长城》是岭南画派著名画家关山月的代表作之一,其诞生过程如下:创作背景:1973年春,关山月受广东省委委托,拟创作一幅反映粤西人民艰苦奋斗改变大自然环境取得巨大成就的主题性作品。当时,广东电白县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响应“绿化祖国”的号召,经过十多年艰难培植,从马来西亚引进的木麻黄树在漫长海岸线上形成了蜿蜒百里的绿色防风林,电白县也因此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先进县殊荣,这为关山月的创作提供了原始素材。实地采风:1973年4月初,关山月到达家乡阳江,随后于4月底抵达电白县城水东镇,并入住南海公社的林带哨所。在南海公社采风写生的一周时间里,关山月早出晚归,每天除写生画画外,还跟随哨所民兵到海岸线上巡逻体验,与民兵同吃同住。他早晚抽空登临虎头山绿海亭,观察防风林早晚的变化以及木麻黄树在不同风势下的形态,还向民兵了解大海的潮汐规律。为收集民兵形象素材,哨所还派来一位女民兵作模特。创作完成:回到广州后,关山月全力投入创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完成了中国画作品《绿色长城》。此作入选1973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连环画、中国画作品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