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德国为应对可能的战争风险,计划三年内完成军备采购,并加速建造避难所。相关情况如下:军备采购计划 背景与目标:德国新上任的默茨政府将“重新武装”联邦国防军作为优先事项。6月上旬,德国联邦军事采购办公室主任安妮特·莱尼克—埃姆登表示,德国联邦国防军必须在2028年之前完成所有必要装备采购,以应对可能的大规模冲突。 原因:德国联邦国防军总监卡斯滕·布罗伊尔称,俄罗斯最早可能在2029年具备“对北约发动大规模攻击”的能力,这促使德国加快军备采购步伐。 采购内容与资金支持:联邦军事采购办公室将在2025年底前向联邦议院提交新装备采购计划,重点采购“空中游骑兵”机动防空系统、“狐”式装甲运兵车的后续型号和更多“豹”-2主战坦克等。德国政府已决定新增国防开支,且军事装备采购程序正不断简化,为采购计划提供支持。建造避难所计划 背景与目标:德国联邦民防和救灾办公室负责人拉尔夫·蒂斯勒警告称,在应对可能的袭击方面,德国仍准备不足。为此,德国应紧急增建和改造掩体网络,计划尽快建造约100万个避难所,相关计划将于近期提交。 原因:俄乌冲突的爆发让德国意识到战争风险的存在,认为欧洲有爆发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可能,而德国现有避难设施严重不足。德国虽有约2000个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防护掩体,但仅有580个能正常发挥功能,总共只能容纳约48万人,占德国人口的0.5%,远无法满足需求。 具体措施:德国政府于2024年底开始统计可改造成掩体的隧道、地铁站、地下车库和停车场等。蒂斯勒还建议政府在未来10年投入至少300亿欧元(约合347亿美元)进行民防建设,并呼吁民众储备可供10天使用的应急物资。德国的这些举措将使欧洲安全局势更趋复杂。一方面,其扩充军备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加剧地区军备竞赛,对欧洲乃至全球安全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建造避难所等民防措施虽有助于提升民众应对战争风险的能力,但也反映出德国对未来安全形势的担忧,进一步凸显了欧洲安全格局的紧张态势。
|
|